建州是现在的哪里,福建建州府


建州是今天的哪里 今绥芬河流域

建州三卫

中国明代在东北地区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置的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合称 。 明初,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处的女真人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开始向东南迁移 。 胡里改部迁至原渤海故地,今绥芬河流域 ,永乐元年(1403),明政府在此置建州卫,委该部首领阿哈出(明廷赐名为李承善)为指挥使;斡朵里部迁至图们江流域,九年又迁至绥芬河流域,依附建州卫住牧 。 后明政府在其地置建州左卫,委该部首领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 后两卫辗转迁徙 。 正统三年(1438),建州卫在阿哈出的孙子、袭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的率领下迁至浑河(辽河支流)上游的苏子河流域,以今新宾县老城镇为中心住牧 。 五年,建州左卫亦迁至此地 。 正统七年(1442),明政府从建州左卫中析出建州右卫,委猛哥帖木儿子董山掌左卫,委猛哥帖木儿异父同母弟凡察掌右卫 。 建州三卫由此形成 。 自正统年间至明末,建州三卫基本上定居于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 。 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 其首领受明政府册委,晋升官爵、更换敕书、迁徙住牧地区,都须呈报明政府批准;其军队听从明廷征调;各级首领每年都至京师(北京)朝贡 。 三卫还通过互市,以其马匹、人参、貂皮、松子等土特产换取内地的服饰、粮谷、铁锅以及耕牛、农具等 。 三卫首领世代承袭 。 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群雄争长 。 先是王杲自称建州右卫首领,以古勒寨(今辽宁新宾县古楼)为中心,统治三卫,遭到明军的攻击 。 万历三年(1575)被擒,死于京师 。 同时王兀堂自称建州左卫首领,崛起于今恒仁一带,其统辖之地北至清河、南抵鸭绿江下游 。 万历元年,明朝边将李成梁展筑宽奠六堡(今辽宁宽甸一带),危及建州女真的生计,招致王兀堂掠边 。 十年,王杲子阿台重据古勒寨,数次犯边,翌年又被李成梁击杀 。 同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金,史称后金国,建州三卫结束 。
明代建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后改为建宁府) 。 辖区从整个福建渐渐缩减至今天建瓯市范围 。 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瓯市 。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 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 。
扩展资料:
东北
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 。 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并严禁内地汉人出关耕种 。
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行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 。
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 。 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 。 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 。 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 。
黑龙江、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  。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 。
【建州是现在的哪里,福建建州府】参考资料来源:

在古代清朝的发源地建州,是如今的什么地方?南方建州
建瓯 五凤楼
建州即今南平市建瓯市 。 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 。 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635万亩),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1121个自然村、2054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19万,其中农业人口41.8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汉族约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33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