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唯有自己惜命,才能惜福

农村里有句老话:“人老惹人嫌 。 ”
之所以会这样说 , 是因为很多农村人年老之后 , 失去了赚钱的能力 , 也没有什么积蓄 , 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 , 渐渐成为了儿女的负担 。
当然 , 也不乏另一种情况 , 人老了 , 钱也够花 , 但老人家就是不断地“内耗” , 自己折腾自己 , 让好端端的日子 , 过得十分拧巴 。
其实 , 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 , 不管有钱没钱 , 都不要在这三个方面消耗自己了 , 这无疑是自己找麻烦 , 自己找罪受 。
人老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唯有自己惜命,才能惜福
01
停止在“花钱”上内耗 , 花该花的钱 , 才能安享晚年 。
年轻时 , 拼命赚钱 , 为的就是年老时 , 能够衣食无忧 , 有所保障 。
但若是到“干不动活”的年纪 , 还依然寄希望于“节衣缩食”来攒钱 , 就大可不必了 。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吝啬鬼”式的人物严监生 , 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是 , 在临终之际 , 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 。 众人纷纷猜测不中 , 后来 , 他的小妾赵氏说中了他的心思:点两根灯芯 , 太费油了 。 于是她挑断一根灯芯 , 严监生这才“放心”地去了 。
这一幕 , 将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入木三分 。 但看过全篇的人 , 都知道 , 严监生也有“大方”的一面:比如 , 当妻子王氏病重时 , 他不吝啬花费重金 , 延请名医 , 煎服人参 , 毫不含糊 。 与后任妻子赵成婚时 , 也送给亲戚们大量财物 。 更不用说 , 他为了营救被官府缉拿的哥哥 , 花钱请差人吃饭 , 将差人打发走 。
可见 , 严监生的吝啬 , 多半是针对自己 , 尤其是对自己“要花钱”时 , 他特别抠门 。
这样的“严监生” , 在现实生活中 , 可不是“比比皆是”吗?
我的二伯 , 年过七十五了 , 半年前不幸中风了 , 好在抢救及时 , 还能自己站起来 , 慢慢走路 。 大家都对此感到庆幸 , 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营养和运动 , 慢慢养好身体 。
二伯一辈子种地 , 劳碌惯了 , 他都雷打不动坚持散步 , 但对于“搞好伙食”却颇为反感 。 瘦肉、牛奶、鸡蛋端上桌 , 他也很少吃 , 直言这些东西“太费钱” , 吃点青菜就行 。
儿子媳妇为此天天和他吵架 , 逼着他“吃好点” , 可无论孩子们怎样“软硬兼施” , 他就是“我行我素” , 不仅舍不得吃好点 , 也舍不得穿好点 , 甚至 , 为了省钱 , 拒绝去做康复治疗 。
二伯每个月有两千多元养老金 , 他的想法是 , 钱一定要省下来留给孩子们 , 才足以回报孩子们对他尽到的养老义务 。
可是 , 这样“可怜兮兮”地活着 , 儿女们又作何感想呢?
所以 , 人老了 , 该花的钱 , 一定要舍得花 , 唯有自己惜命 , 才能惜福 。
人老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唯有自己惜命,才能惜福
02
停止在“赚钱”上内耗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吧 。

推荐阅读